马龙半决赛与奥恰洛夫回放,半决赛马龙对奥恰洛夫

tamoadmin 比赛比分 2025-08-24 2 0

孔令辉,张继科,奥恰洛夫,马龙的手柄都是ST的还是Fl的?

这些选手的球拍手柄形状并不是一直不变的。根据自己的手掌以及力量情况来选择。一般手较大力量较大的都会选择ST直柄(手柄粗大,抓握更扎实),而更多的选手会选FL(女选手几乎都是FL),当然还有一种AM(葫芦形中间粗)。

波尔、奥恰洛夫年纪很大,为什么看起来身体比马龙、张继科要好?

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来讨论。

首先要看人种的不同。

马龙半决赛与奥恰洛夫回放,半决赛马龙对奥恰洛夫

白种人与黄种人,身体结构,肌肉组织略有不同,饮食文化也不同。欧洲人饮食肉食较多,牛肉牛奶食用比亚洲人多很多,中国人吃猪肉较多。牛肉与猪肉的脂肪含量不同,对人体的肌肉组织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二,日常训练与比赛的不同。

波尔,奥恰洛夫,以及很多外国的运动员,可以称为职业运动员。国外的组织机构与中国很大不同。

国外的运动员,大多数是个人训练,付费自己找教练与陪练,自己练。有些运动员签约俱乐部,这样训练比赛还能方便些。外国的乒乓球国家队,只是个临时组织,只有在大赛要开始前,国家队教练临时选用队员参加比赛。日常是没有国家队集中训练的,所以波尔,奥恰洛夫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的质量,无法与中国队相比。

中国乒乓球队,是国家设立的,长期存在。进入中国乒乓球队后,一直在队内训练生活,每天训练多少,怎么练,练的强度,都是国家队教练来布置的。训练强度,训练方式,比外国运动员要大很多。

训练多了,自然伤病就会多。张继科,马龙,丁宁,刘诗雯都受到了伤病的困扰。如果因为伤病而停止训练,竞技水平又会下降过多,如何平衡已经成了难题。

国外的运动员,练的少,比赛多,国乒是练的多,比赛少,两个相反的方式。

在欧洲,乒乓球只是个一个小众运动,无法与足球篮球网球相比。波尔,奥恰洛夫的技术能力并不比张继科,马龙,只是外国运动员比赛多了经验多。

我觉得还好吧!不过说实话,外国人的体质真的好,像波尔这个年纪还在打,中国就很少,都是到差不多三十就退役了。


看你比什么了,马龙和张继科都是大满贯!也可能中国训练更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更高吧我觉得,毕竟拿冠军单靠先天性潜力是不能一直拿冠军的,还要后天的努力,如果是从这个出发点的话有伤病是正常的!波尔,奥恰我觉得他们也是值得尊重的运动员,虽然支持的是国乒们,但也希望他们好好地!


国乒有时会给我带来动力,看到他们那么努力,自己也不能松懈!努力吧,为我们的未来!

有科学家专门研究过黄、黑、白三大人种的体能和智力。

研究表明,黑人的体能最好,白人第二,黄色人种体能排在第三。但在智力方面,恰好相反,黄色人种排第一,白人第二,黑人第三。造成这种天生不同的原因是三大人种妇女怀孕的时间长短有差别。黑人妇女怀孕期是39个星期,白人妇女是40周,而黄色人种妇女怀孕是41周左右。怀孕最后时间是用来发育大脑的。刚出生的黑人小孩普遍头部较小,黄色人种普遍偏大。

由此来看,人种的基因决定了人种的天赋。

波尔是1981年的,今年39岁,奥恰洛夫是1988年,马龙和张继科是1988年。张继科现在基本上已经处于退役状态,2018年韩国公开赛以后就不打球了,马龙仍是现役,但现在是选择性参加国际赛事。

欧洲盛长“常青树”,老一茬的有著名的老瓦,一直打到差不多50来岁了才宣布退役,大塞弗,佩尔森,普里莫拉茨,这些都打了很多年才不打。而现在还有一个白俄罗斯的老萨,胡子都白了,还在打。波尔同样,现在是39岁高龄还在打。

当然,中国选手里也有打得时间比较长的。比如2019年拿全国冠军的候英超,也快40岁了,出国打球的何志文,还有一个奶奶级的倪夏莲,50多了,参加了好几届奥运会,还在打。所以说,也不是绝对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波尔、奥恰是德国战车“双星”,正是由于这两名经验丰富的悍将存在,日本男乒也一直难以坐稳国际乒坛的第二把交椅。波尔出生于1981年,今年39岁,而奥恰洛夫则与马龙、张继科是同年,都是32岁。以上这几位选手的年龄在欧洲、亚洲呈现出不同的职业特点,而中国选手能够打到“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退役的年纪50岁,是完全不可能的。

像波尔、马龙等国际乒坛的优秀运动员,都是职业选手,但欧洲的体制及训练理念、对乒乓球运动的理解与国乒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化。波尔、奥恰包括日本水谷隼等球员,平时都是各自为战,训练也要靠自己来请教练、陪练,完全是一种自负盈亏的模式。只有到国际大赛时同一个国家的运动员才短期集中配合训练。

1.欧洲乒乓运动员,更多把这项运动当成工作。国乒的目标永远是:升国旗、奏国歌,甚至是包揽全部的金牌为国争光。而波尔、奥恰当然也会有这种荣誉感,只是在平时的比赛中他们把乒乓球更多的是当成一项工作来完成。国际乒联一年有多达15站公开赛,还有总决赛以及T2联赛等高奖金的商业型比赛。对于波尔个人的一个小团队而言,以他的能力和成绩完全是可以达到自负盈亏的。除此之外,波尔、奥恰还是欧洲各俱乐部职业联赛争抢的高水平选手。这些比赛的收入完全可以满足他的正常的工作收入,乒乓球即是他们非常喜爱、热衷的运动,又可以获得足够的报酬,波尔、奥恰当然希望自己的运动寿命更长久。

2.训练方式差别大,国乒高度模式带来更多伤病。可以说,欧洲运动员的训练方式更加合理,波尔在采访时就曾说过:“我一周基本上保持训练2次,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而马龙、张继科、樊振东等人几乎每天都是大运动量的高强度训练,如果不保持这种水准的训练,你很难在国乒内部站住脚,波尔、奥恰由于相对竞争力较小,他们可以把训练当成玩,而中国选手必须把训练当成玩命,否则更新换代可以随时上演。像女队孙颖莎等新生代,技术先进、体能充沛,如若丁宁这种老运动员不加强体能、技术的训练,完全就是被打得找不着球的节奏。不过,正是因为这种训练模式,也给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了巨大伤害。像张继科就因为腰伤严重,有一次国乒赛后总结会,他竟是用担架抬到会议室听完会的。

许昕与各名将交手记录?

许昕与世界前十交手记录

1,对阵樊振东:8胜14负

2,对阵马龙icon:10胜22负

3,对阵梁靖崑:2胜2负

4,对阵张本智和icon:8胜0负

5,对阵雨果:4胜0负

6,对阵莫雷高德:无交手记录

7,对阵林昀儒icon:4胜0负

8,对阵达科:1胜0负

9,对阵奥恰洛夫:6胜1负

如何看待奥恰洛夫世界排名将于1月份超过马龙夺得世界第一?

多谢邀请!

奥恰打法硬朗,人高马大,善于对抗,发抢凶狠,前三板已不弱于马,樊。他的教练中国知名。可以说他的球已具快准狠变的中国血统。一个月中连续拿下两个冠军,一年中拿下七个冠军,已经证明他的水平世界顶尖,排名世界第一实至名归。心胸宽广的中国球迷,乐见奥恰暂据排名第一。因为:

1,可使国乒主力层及陪练看到本队从技术,力量,旋转及心理方面的差距,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而强化自身的击球质量,锤炼队员的意志品质。千里行舟不进则退。有个外国的第一作参照,国乒上下就不会躺在以往的功劳簿上养尊处优。从这个意义上说,奥恰排名第一对国乒的***作用应当大于排名本身。

2,可使国乒成员从思想意识上紧张起来,不要以为对外比赛随便对付就可轻松拿下。各国高手对高排名和高额奖金都有足够的兴趣。而现在让他们看清了,和中国队对垒,他们还是很有希望的。国际乒联做为世界上会众超多的国际组织,乐见各协会的良性竞争,如果体育比赛没有悬念,最终将失去基本观众。这也是乒联反感一家独大,频繁改革的根本原因。

随着背靠背连续获得世界杯和德国公开赛男单金牌的德国选手奥恰洛夫,将在明年1月份正式取代马龙,成为新科的世界第一。

目前国际乒联的比赛只剩下最后一站瑞典公开赛和年终的总决赛,尽管奥恰洛夫不会参加瑞典公开赛和年终的总决赛,但他下半年以来的迅速上升势头已经足以让他在积分上完成了对男乒的超越。而这也将是中国14年来首次丢掉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如果说一次比赛的金牌还存在很大的偶然性的话就是反映一个选手综合实力稳定表现的最好说明。

展望国家男乒前路,既充满光明又多曲折,相信他们会在失败中吸取教训,认真总结经验迎难而上。还好我们这次距离东京奥运会还有三年时间,对于樊振东、林高远他们来讲,还有充足的时间去改变这个不利局面,相信他们有能力肩负重任、为祖国争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