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名:状元(一甲)
状元是一个古今通用的词,都是代指第一名,由皇帝亲自主考,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
2、第二名:榜眼(一甲)
在科举考试中的殿试中取得进士考试第二名的称呼。
3、第三名:探花(一甲)
NBA每年选秀就会有状元榜眼探花之说,其实这是中国文化和国际接轨的产物,状元指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殿试的第一名,榜眼是第二名,探花就是第三名,NBA每年各只球队挑选球员,最先挑选球队所选择的第一个球员就被别人称之为状元,依次类推第二名第三名就是榜眼和探花
大略看:
秀才——按等第相当于初、高中毕业生;
举人——按等第相当于大学专、本科毕业生;
进士——按等第相当于硕士、博士(含成就大的博士即博士后);
状元榜眼探花,作为进士,是佼佼者,相当于也是有大成就的博士,院士之类的,或获得过重要国际大奖的某学术领头人及高等级专家。(大略而已,不必斤斤计较。)
古人参加县考,选取优秀的童生为秀才,相当于现在的本科毕业生。然而秀才每年都要测试,又分为贡生、廪生、监生、增生、附生、郡生、邑生等。其中贡生相当于国内985高校本科毕业生,廪生、增生、附生、郡生相当于211本科毕业生,邑生相当于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
举人在乡试中由秀才考取,每三年一次,在省城设考场,每次录取几十名不等,相当于现代的硕士毕业生。其中前五名为"经魁",第一名为"解元",第二名为"亚元",第三名至第五名为"经魁",第六名以下皆称"文魁”。选中"经魁"的举人大约相当于现代世界百强高校的硕士毕业生。
进士在京城会试,由参考的全国举人中产生,录取名额百余至二百余人不等。统称为"贡士”。为了区分等级,全体"贡士”还要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殿试中取得前三名的统称为"进士及第”,为一甲。其中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二甲进士统称为"赐进士出身",其中第一名为"传胪"。录取名额几十名不等。
三甲进士统称为“赐同进士出身”。这样看来,一甲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世界前十名高校的博士毕业生,二甲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世界前百强高校博士毕业生,三甲进士也要相当于现在的世界五百强高校博士毕业生了。
古代科举考试三年才举行一次,状元榜眼探花的殿试前三名,皇帝亲点,所以我认为应该是中科院院士级别的。进士可以直接翰林院,所以不低于博士。举人是可以补缺知县的,知县是县委书记县长加县***院长加各种权力,所以举人是相当厉害点,现在的大学生挂职锻炼都是从村官开始的,我认为举人至少相当于985、211大学生吧。过去的秀才和现在的一般大学生一样,需要自谋职业,到县里应聘个师爷、文书,街头替人写个状子、家书,或者办个私塾教学生。下面的童生没有功名,算高中毕业吧。至于上两年私塾的就算小学初中毕业了,村里记个帐写个对联啥的。
秀才:要经过县考、府考、省监考,三关都优秀,拿现在来比,秀才起步应该是一本大学。举人:全省统考名列前茅,约全省50名内,直接可以当官,拿现在比约等于博士生以上,唐伯虎这么有名,就是当年的江苏省考举人第一,所以叫唐解元。。进士:全中国每三年一届约300人以内,也就是一年一百人,拿现在比较,就是各省的文理科第一名。。状元,榜眼,探花,三年一次的全国前三名,状元每三年全国只出一个,直接封官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还要人长得帅,很有可能当皇帝的女婿或者王爷的女婿,所以一定拿现在来比,起步是两院院士。。不要说屁话说过去考生少,你要明白古代八岁开始考到八十岁可以一直考的,现在一般一生就考一次,并且古代录取少,所以古***生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