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大学生***,长乐大学生***群微信

tamoadmin 比赛信息 2025-07-14 1 0

全国各地是否有过年前要剃头的说法?

闲说年俗与理发

◆秦剑

关于节前理发(剃头),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不论是从历史或是民俗的角度都很难做出准确的回答。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华夏文明自他诞生的那一天起,古人就对头发有其特定的认知,并且这种认知随着时代的更迭变迁一直相对稳定的延续了几千年,直至近代才出现质变。具体为:

长乐大学生兼职,长乐大学生兼职群微信

一是传统文化中,古人惜发如命。《孝经·开宗明义》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四肢、毛发、肌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使其有所损伤,才是实行孝道的第一步。所以古人爱惜自己的头发,相当于爱惜自己的生命,以此作为对父母最基本的报答。这也是“山以草木为宗,人以头发为本”的最好注释了。《三国志》记载,一代枭雄曹操,在讨伐张绣时,正好是麦熟的季节。曹操在军中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可谁想曹操自己的马就踩了一大片麦地。这可怎么办呢?曹操想要接受惩罚,闹着***,被左右将士劝阻了。于是,于是便有了曹操“割发权代首”的故事。

二是传统文化中,古人视发等身。从现有文献和出土的历代文物看,上至商周,下至元明,基本上无论男女都挽有发髻,或留有长发。《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篇》记载,“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墨子》、《荀子》、《国语》、《说苑》等书中均有记载,内容也基本相同。这里不仅反映了儒家的“民为本”思想,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视发如身”的思想认知。

三是传统文化中,古人假发以情。在古代,断发意味着与红尘彻底告别,有“落发成僧”“削发为尼”的说法。头发又被称为“烦恼丝”,去了头发,就是断绝了在尘世的一切烦恼,从此遁入空门。于女子而言,一缕青丝常常是爱情的寄托,是定情的信物。《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而笄。“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意思是:两个新人就床而坐,男左女右,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然后再把这两缕长发相互绾结缠绕起来,以誓结发同心、爱情永恒、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四是传统文化中,古人借发喻志。据考,自华夏文明诞生起,汉民族就不论男女除了出生后要剃一次胎毛外,终生不再剪发。如果强行剪断头发,那就是中国古代“五刑“中的髡刑,这是对人精神和人格的一种蹂躏。《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这便是“握发吐哺”的典故。从这里的“握”而不是批或散,我们就能感受到古人对头发的尊崇。

言归正题。年前理发有没有科学性?那到底正月里能不能理发?死不死舅舅?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能理,且你爱理不理。但以科学的态度分析,我仍然建议你在面前理。

一是按节气论腊月正是寒冬,头发微长利于保暖,晚理比早理好。

二是无论正月不理发是迷信还是习俗,正月里想去理发也得理发店开门才行,所以你想好了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