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瓦刀,小罗从来在国家队都没做过核心,济科和苏格拉底没有世界杯,世界杯做为世界足坛最高荣誉,没有这个就像无法勘破生死立地成佛一般!大家都说02年世界杯最佳球员是大罗,可是大罗却明确表态最佳球员应该是瓦刀,他不过是最佳射手而已!事实上如果不是小组赛的红牌,瓦刀应该是无可置疑的最佳球员!
谢邀。巴西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大多数都踢前锋位置,要说最伟大的中场球员真不好定位,思来想去我只能把里瓦尔多搬上台面了,因为他的位置基本在影锋和左前卫之间飘忽不定,更多的把他定位攻击型中场,别名瓦刀。
里瓦尔多和罗纳尔多的中文名很相似,记得以前很多人迷恋罗纳尔多而不知道里瓦尔多。我可以简单概括一下里瓦尔多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吧————99年世界足球先生,在99-02年里,阿根廷的贝隆被很多人拿出来和齐达内比较的,而里瓦尔多是被人拿出来打压齐达内的,在99年美洲杯和02年世界杯上被很多人认为是盖过罗纳尔多的,也就是说里瓦尔多才是21世纪初的世界第一人。
瓦刀的金左脚犹如巡航导弹,特技倒挂金钩酷似飞天遁地,99年美洲杯是生涯巅峰,02年带领3R席卷日韩,戎马沙场直到42岁挂靴,曾经历父子同场竞技,将最美的桑巴,最深情的微笑献给黄蓝军团。
球王马拉多纳说过,他最喜欢看瓦刀的比赛,他是唯一一个值得看的球员,没有任何做作,赛场上的他总是充满灵气。巴西最伟大的中场指挥官,最伟大的桑巴舞者
有意思,之前还真没太注意这个问题,
但答案,用梅诺蒂那个钢琴理论大约能解释,
就是巴西足球,曾经,全是“弹钢琴的”,很少有“抬钢琴的”,
一个队,都是天才,前场没有蓝领,还要什么指挥官?!
虽然只是个比方,但基本符合巴西队的传统特征,
我是八十年代末接触足球,那时候的球迷喜欢自己做球星剪报,把报刊上球星图片和相关文章剪下来,像集邮一样集成一本,我有一同学就好这个,
那时候我刚知道的荷兰三剑客,德国三驾马车,南斯拉夫三个火***,更别说马拉多纳,普拉蒂尼的法国铁三角,每个队都有核心球星,
巴西作为南美技术足球的代表,其实不缺指挥官型中场,但足球的现代化、国际化,使得巴西的足球人才出走很多。
例如葡萄牙的德科,西班牙的蒂亚戈、塞纳,意大利的若日尼奥,其实都是巴西人,但一方面由于巴西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改换门庭可以减小竞争、圆世界杯梦,另一方面球员在欧洲踢球,出于高薪以及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球员便选择为其他国家效力,也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归化。
与我们国足的归化不同,欧洲国家的足球水平本身就很高,他们归化的目标肯定是塔尖的球员,在归化的同时形成对巴西国家队的削弱。
不过,现在巴西国家队的中场虽然组织力看上去不强,但中场的战术素养和攻防转换能力也不可小觑,卡塞米罗、法比尼奥、弗雷德、吉马良斯等效力英超的一众中场仍十分有竞争力(其中吉马良斯为指挥型中场)。
而中场的指挥组织问题,则交由内马尔、帕奎塔、威廉等偏进攻的球员完成。
此外,还和巴西球员的特点有关,巴西每个人脚下都有活,球来到脚下,都恨不得耍上两下,这是与生俱来的,但如此会导致巴西只攻不守,分工不明确。
在接受欧洲足球的“洗礼”之后,从邓加开始,巴西开始重视对中场防守的建设,细化分工,像奥斯卡这样组织型的中场位置就比较尴尬了,为了解放前场球员,中场承载的防守任务多了,这也导致巴西开始往工兵中场的路子走去,前中超名宿保利尼奥便是攻防俱佳的一个代表。
这个问题非常好解释。
欧洲为什么缺少,大罗,小罗,里瓦尔多,梅西这样的盘带高手,过人如麻,在防守球员的缝隙中,多次变向,利用假动作反复晃过对方,把皮球送进球门。
巴西盛产盘带型的球星,个人能力强,他们的主要进攻手段,前场任何位置能够配合队友,完成小巧短传的渗透,得分手脚下技术出众,可以把皮球控制在脚下,身体协调性好,连续的假动作突破防守球员。巴西历史上不缺少中场指挥官,济科,苏格拉底,法尔考,拉易,邓加,都能输送出高质量的长传,因为盘带型球员,身价更高,把球传进球门,需要几个队友相互配合,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尽量不麻烦别人。
欧洲中场,依靠队友,频繁的跑动扯空档,传防守的结合位置,反击型中场,用长传输送皮球,哈吉,斯托伊奇科夫,劳德鲁普,埃芬博格,巴拉克,皮尔洛,鲁伊科斯塔,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欧洲中场。
欧洲的速度型前锋,多数是趟带型,大空档,开阔地,迅速启动后,狠踩地板油,鲁尼,欧文,托蒂,维亚利,维埃里,需要长传输送支持进攻。
南美和欧洲足球,风格迥异,大多数中场,前场的球星特点符合出生地的球风属性。也有不少特例,巴乔,菲戈,卡拉斯科,脚下有技术,持球进攻状态下,表现出南美球员细腻的小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