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足协杯频频爆冷,引起很多球迷还有媒体质疑中超球员的水平低下,和中乙球员高不了多少甚至持平。没有强力外援带领,本土球员几乎就不会踢球了,难怪国足那么渣。这种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问题却不是那么简单。重联赛轻杯赛,不止中国足坛有,似乎全世界都一个德行。各国的足协杯如英国的足总杯,西班牙的国王杯,还有法国杯德国杯意大利杯等等,莫不是冷门迭爆的温床。譬如本赛季的德国杯是拜仁vs法兰克福,而法国杯大巴黎的决赛对手竟然是法乙球队莱赛比耶!如此开来,足协杯冷门多就不奇怪了。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一是杯赛影响力小,含金量低。足协杯除了冠军能拿到一个亚冠参赛资格,其他基本没啥吸引力,中下游球队精力主要在联赛,实力有限的他们宁愿放弃。倒是中乙球队从球队到球员,都把足协杯看成是证明自己“扬名立万”的舞台,反而会全力以赴,冷门迭出也就不奇怪了。二是球队联赛成绩不理想,球队实力又不足以应付多线作战,足协杯就成了球队磨合阵容、演练战术的平台,成绩反倒成了次要的。如此弱队爆冷也就不意外了。另外很多志不在足协杯的球队出场的都是替补,这些长期打不上正式比赛的球员状态很难保证,某些球员场上让人哭笑不得的奇葩动作正是不在状态的表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期分区比赛的单场淘汰制,加大了出冷门的几率。一场定胜负,慢热的球队基本没啥希望。
当然,爆冷也是需要实力的,球队敷衍比赛,球员未必敷衍,有些替补球员会全力以赴,期待以自己优良的表现打动教练。总之,足协杯里冷门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都把责任推到球员身上去。
谢邀!足协杯通常都是爆冷緼床,申花、建业、长春被淘汰是有原因的。
申花目前在中超形势不错但阵容厚度相对薄弱在漫长的联赛期会有力不从心加上俱乐部有节流的趋势所以唯有放弃足协杯。
而建业、长春目前在中超举步为艰,积分靠后已被球迷喻为保级军团,球队阵容厚度很薄弱,保级战已经提前打响哪有心情玩足协杯唯有放弃。
其实国内球员都是同一模式培训出来的,很多都是技出同门的师兄弟技术特点无秘密可言,差别的只是大赛经验而已,作为乙级球队碰到心事重重的中超建业、长春获得胜利就不足为奇。
道理很简单,中超生存压力日渐严峻的今天,是要有脸面的死,还是要有没脸的活着,这是对中超保级球队,两难的选择。
首先不是中超球队对足协杯不重视,而是没法重视
在中国足协制定的足协杯制度里,中超球队对阵乙级球队要进行客场作战,这就注定了中超球队要远程奔波,接下来三天之后,中超球队又要进行中超联赛的比赛,这种赛程不但影响了中超联赛球队的备战,而且影响了足协杯比赛的精彩程度。要脸死,不要脸活,对于他们是两难的抉择。
因此很多中超保级球队,都会战略性的放弃足协杯比赛,把精力放到中超联赛中来,足协杯的阵容,都安排替补阵容参加,由于U23政策,导致很多超龄球员很难在中超踢上比赛,他们的状态奇差也就可以理解,再加上新阵容从来未磨合,以替补未磨合阵容对阵中乙球队主力阵容,就如田忌赛马一般了。
看似偶然性爆冷,我们细致的一分析,就是偶然中存在的必然,足协杯的不合理性,让爆冷有了土壤,今年最惨的应该是上海申花,可能直接导致吴金贵的下课,但倒霉的人,他肯定不是最后一个,以后还会有很多教练会倒在足协杯上。
冷静的看待足协杯,找到最合理的比赛体制,维护中超品牌,又提升了中国足球发展,这是一个严肃而科学的课题,中国足协任重道远。
谢邀请!对于拿过双冠王的球队比如,山东鲁能,广州恒大。无所谓啦!对于中超保级边缘的球队就要好好展示一下,毕竟是要能踢上亚冠也是一个机会啊!还有就是奖金的事儿,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俱乐部高层对足协杯是否重视是关键。
谢谢邀请!
“都是全华班,中超和中乙没什么太大差别!”足协杯第四轮结束后,球迷发出了如此感慨。这并非球迷的一味嘲讽,三支中超球队被三支中乙球队淘汰就是最好证明。比被淘汰更令人惊讶的是,河南建业更是在上半场被沈阳城市建设完全压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2:0领先的上海申花被南通支云连进三球翻盘……除此之外,很多中超球队遭遇中乙球队,即便最终晋级,也是非常艰难。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就是足协杯一直为鸡肋赛事,始终提不起球队的胃口,而且双线作战还会造成体能上的消耗。很多中超球队,尤其是面临保级难题的中超球队,宁愿放弃足协杯,也不会白白消耗在这项赛事中。因为他们的实力不足以去争夺足协杯冠军,也不愿意陪太子读书,不如好好备战联赛。
第二个原因,就是中超各队的预备队实力不够强。由于大量的中乙球队进入第四轮,大多数中超球队都选择了以预备队为主出战。但是预备队联赛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与一线队还是有差别。中乙球队虽然级别低,但是很多球队都是拥有中超旧将,实力并没那么弱。再加上中超球队轻视对手,遭遇对手爆冷,也不是什么新闻。
但是随着足协杯的深入,中超球队对于赛事越来越重视,中乙球队会逐渐退出争夺。